据新华社秦皇岛10月26日电(记者屈维英)1999年10月21日,雄踞万里长城之首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从北京捧回了“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”的桂冠。
近年来,山海关凭着一份丰厚的长城遗产,坚持“打长城牌,吃长城饭”,既解决了两万多市民的就业问题,又奠定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。1998年,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洪灾的影响下,山海关仍以长城文化的巨大魅力吸引了175万国内外游人,景点门票收入3805万元,旅游业社会收入3亿多元;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收入6.2亿元,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60%。今年,山海关的旅游业仍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。
1984年以来,仅有10多万人口、财力并不雄厚的山海关区,先后投资1.5亿多元,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分三期修复了关城内外的主要长城景观,兴建了中国山海关长城博物馆。到九十年代初,山海关长城已基本恢复了历史的原貌,形成了古朴壮观的长城系列游。为烘托长城雄姿,1996年以来,山海关区投资近三亿元,大规模、高标准地开展绿化美化活动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他们以拆迁带绿化,对全区8万多平方米违章、临时及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有计划的拆迁,做到了拆一片,净一片,绿一片,美一片。目前,全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7%,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8平方米。从高处望去,山海关长城沿线又腾起了一条与古长城交相辉映的绿色巨龙!
山海关管理部门认为,作为一个风景旅游区,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做保证。近年来,他们以人为本,坚持开展“做文明山海关人”活动,不断强化“在国内游人面前我是山海关,在外宾面前我是中国”的意识。翻开记录山海关人文明事迹的小册子,各种感人肺腑、催人奋进的好人好事扑面而来,数不胜数。
山海关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,已步入系统化、制度化、法制化的轨道。区委、区政府坚持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的方针,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,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,制定了《山海关市民守则》、《山海关文明市民教育读本》、《文明服务标准》、《文明用语30句》等一系列“两德”教材,并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和奖惩政策,使这些有血有肉的“两德”教材落到了实处。他们还坚持以法治区,不断进行综合治理,在各景区设了举报箱、举报电话和游客投诉接待站,主动接受监督和投诉。一旦发现蒙骗游客、欺行霸市的行为,便严加惩处,毫不手软,从而在景区形成了“有法可依,违法必究”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。